2025年第72期 从“滨城实践”到“全国示范” 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成果获国家级媒体专题报道 |
从“滨城实践”到“全国示范”
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成果获国家级媒体专题报道
7月2日,《中国知识产权报》以“护航高质量发展 激活‘津’彩动能”为题,开辟专栏专题报道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工作成效和2件典型案例。作为全国第一批、北方第一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原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通过国家级媒体的深度报道,彰显了滨海新区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工作成果,更以“滨城实践”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自开展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以来,滨海新区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开局、高水平落实,8项预期指标、64项建设任务提前半年完成,以知识产权保护护航创新创造、优化创新生态,推动优势产业提档升级。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打造管理体制改革样板。高规格配置推进机制,建立全国首个党政主要负责人“双重推进”的高地建设组织领导机构,以最高标准、最实举措筑牢高地建设工作根基。单独设置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局,同时加挂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局牌子,成为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的地方之一,也是在全国24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唯一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局,进一步打通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链条,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助力构建更高水平扩大开放阵地。二是强化全链保护,深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获批第三批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区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快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的决定》,强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与行政处罚的有机衔接,通过适用地方法规,有效填补上位法对专利重复侵权行为的处置空白,查办的专利重复侵权案件获评全国专利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建立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区—开发区”两级联动机制,平均结案时间缩短至57天,查办全市首件“先行裁驳、另行请求”审理模式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建立“订单+专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积极服务国家超算中心、海河实验室等战略创新主体,助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三是聚焦产业需求,优化重点领域服务生态。在全国首创数字科创服务平台,开设“知识产权超市”,推动1300项待转化专利开展转让许可。全市首创“一月一链”专利产业化推动特色活动,聚焦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打造具有滨城特色的专利供需对接常态化交流平台,推动更多“专利”变“红利”,累计完成专利转让许可1.1万余件、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88亿余元。发布全国首笔ABCP模式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达1.662亿元。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推动全市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500万元落地,助力天津市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全市首个数据知识产权资产入表,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十大案例。
下一步,滨海新区将以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示范典型效应,不断强化政策支持、优化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创新,积极打造创造提升、运用增效、保护强化、服务升级、合作深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滨城样板”,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局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
联系方式:022-65369086